close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作為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總綱,《綱要》的這段話指明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必須具備的三個基本屬性:第一,要體現經濟發展的需求性;第二,要體現終身學習的開放性;第三,要體現職業教育的系統性。
  但是,當前教育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分離,制約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產教融合”。這主要表現為兩套證書體系的並行:一是作為教育屬性的學歷證書,起於初中層次的初等職業教育,經高中層次的中等職業教育,止於專科層次的高等職業教育,由教育部門頒發;二是作為職業屬性的職業資格(技能)證書,由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五個級別組成,由人社部門頒發。
  兩者之間不存在對應關係,中職和高職學生在獲得相應學歷證書之時,應獲取哪一級職業資格證書,並無明確的依據和規定。以至於一方面職業資格證書名目繁多,導致社會無以適從;另一方面職業資格證書與教育學歷證書不能實現等同或等值,很難在就業時對經濟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職業人才予以正確的評價、認定和使用。換句話說,在教育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之間,缺乏一個評價的參照系,一個認定的框架。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立,應化解這一難題並給出一個具有長效機制的答案,這就需要有一個“跳出教育看教育”的大視野。在這裡,筆者提出建立國家資格框架,整合教育和培訓等各類證書、資格標準,從而實現等值、互認,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在機制運行上具有戰略意義的選項。
  國家資格框架的功能是:由國家制定並權威頒佈統籌教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技能證書)的多層級的國家資格框架,並實施行業認證制度。目的是使教育部門頒發的各類教育證書(包括普通教育證書)、專業部委和人社部門頒發的各種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以及行業企業或社會教育與培訓機構頒發的各類職業培訓證書,有一個比對、評價、認定的國家平臺。職業教育要以國家資格框架為基準建立與普通教育學歷(包括本科及以上)等值的職業教育(包括職業培訓)的分級制度。
  建立國家資格框架,一是要涵蓋職業資格證書和學歷資格證書,每獲得一級職業資格證書,就等同於相應的學歷層次證書(等值性);二是每一層級都構成完整的職業資格,可根據經濟發展與勞動市場的需要就業(需求性);三是為獲得高一級資格證書,在需要時可返回職業院校,或通過非正規和非正式學習實現職業晉升和學歷晉升(開放性)。
  國家資格框架的建立將為技能人才的成長,即從新手到專家的職業發展,構建一個與之匹配的“進階”結構和通道,可實現學歷資格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等同,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等值,實現縱向銜接與橫向溝通,進而提高職業教育吸引力,使技能人才能得到與普通教育畢業生同等甚至更高的社會地位。
  國際上,歐盟成員及候選國共46個國家建立了8級“歐洲資格框架(EQF)”制度,實現了與“歐洲高等教育資格框架(QF-EHEA)”的等值:5級資格等同於“歐洲高等教育資格框架”的“短期高等教育”(專科),6級等同於“學士”,7級等同於“碩士”,8級等同於“博士”。其中,6級“學士”,即職業本科或技能本科。現在,“歐洲資格框架”已成為歐盟各國之間教育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評估、比較及相互認定的重要依據。8級資格證書制度的層級具有規律性和科學性,201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佈的國際教育分類也是8級(教育證書的層級)。我國也有相應的成功經驗。“文化大革命”前的8級技術工人證書制度,實際上是技能人才的等級制度,也就是職業證書或技能證書制度,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曾發揮過巨大作用。
  建立以國家資格框架為基礎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目的在於“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要為每一個“藍領”的職業生涯發展打通一個上升的通道,使其可以隨時進入職業教育學習,又可隨時根據需要出去;但是,這也並非意味著消滅“藍領”,而是要使所有的“藍領”具有與“白領”同等的社會價值和社會地位。所以,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不是建立第二個以升學為導向的教育體系,它依然是一個致力於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制度。
  (作者系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員)  (原標題:應有大視野:建立國家資格框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u37iujrv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